
预订须知
预订限制 | |
---|---|
预订说明 | |
活动提醒 |
景点简介
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

兵马俑 2000年前的世界奇迹
不得不惊讶于兵马俑的神奇,行走其中,不由得联想到在兵马俑所看到的一物一景都是2000多年前,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点一点雕琢而成的呀,或许有些人的一辈子都耗在了这兵马俑里,铸成了2000年后仍让世界为之称奇的奇迹。

兵马俑简义 殉葬制度的产物
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。古代实行人殉,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,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。兵马俑即制成兵马(战车、战马、士兵)形状的殉葬品。
残酷制度下的人性光辉

人殉制度 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
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,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。人殉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,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。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,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、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。

以俑殉葬 工匠的智慧,与皇帝的意志
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,出现以俑殉葬,即用陶俑、木俑等来代替人殉。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,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。秦俑之所以在规模、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,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,还与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。
秦始皇的成就与夙愿

一号坑 方阵的后卫
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,其余每排68人,前后、左右成行,共计204人,组成方阵的后卫。坑的中间,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,组成军队的主体。

二号坑 2200年前的军事资料
二号坑分为四单元,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,但布阵更为复杂,兵种更为齐全,是3个坑中十分壮观的军阵。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、轻车兵、骑兵俑等,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、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,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

二号坑一单元 立式弩兵俑与蹲跪式弩兵俑
一单元,位于俑坑东端,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,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。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,立、跪起伏轮番射击,以弥弩张缓慢之虞。

二号坑二单元 战车方阵,驭手俑与战马
二单元,位于俑坑的右侧,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,车系木质,仅留遗迹。每列8乘,共有8列。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。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,中为御手拉马辔,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,手持长柄兵器。

二号坑三单元 步兵俑与骑士俑
三单元,位于中部,由19辆战车,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,共分3列。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,一手牵马缰,一手作拉弓状。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,还配有8—36个步兵俑。

二号坑四单元 骑兵阵,骑兵战术与形象资料
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,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,组成长方形骑兵阵。其中1、3列为战车6辆。每匹马前,立胡服骑士俑一个,右手牵马,左手拉弓。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,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。

三号坑 史上至早的军事指挥部
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至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。建筑结构,陶俑排列,兵器配备,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。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、卜占及出战仪式,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、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。
兵马俑的出土文物

车兵俑 战车上的士兵
车士,即战车上除驭手,驾车者之外的士兵。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,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。车左俑身穿长襦,外披铠甲,胫着护腿,头戴中帻,左手持矛、戈、戟等长兵器,右手作按车状。

立射俑 位于弩兵军阵阵表
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,出土于二号坑东部,所持武器为弓弩,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。立射俑位于阵表,身着轻装战袍,束发挽髻,腰系革带,脚蹬方口翘尖履,装束轻便灵活。

跪射俑 完整、珍贵与生活气息
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,有一点非常可贵,其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,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。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,只有跪射俑是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。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,十分珍贵。

武士俑 平均身高一米八
武士俑即普通士兵,作为军阵主体,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众多,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,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。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。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,灵活机动;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。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,气质昂扬,静中寓动。

军吏俑 思乡的士兵
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其他俑不同外,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,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其他俑体魄丰满魁伟,但整体上比较高大,双肩宽阔,挺胸伫立,神态肃穆。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,勇武干练的一面,有的思念家乡。

骑兵俑 身手敏捷的骑士
他们头戴圆形小帽,身穿紧袖、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,下穿紧口连档长裤,脚登短靴,身披短而小的铠甲,肩上无披膊,手上无护甲。衣服短小轻巧,一手牵马,一手持弓。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,可以看出,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,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。

驭手俑 重要的战车驾驶者
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,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,他们身穿长襦,外披铠甲,臂甲长及腕部,手上有护手甲,胫着护腿,脖子上围有颈甲,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,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。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,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,地位尤为重要,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。

车马 以真马作为原型塑造
兵马俑坑中的每乘战车前都驾有四匹陶马。四马的造型基本相同,均剪鬃缚尾,举颈仰首,张口作嘶呜状。中间的两匹服马双耳前耸,目光前视;两侧的骖马脖颈分别向外侧微微扭转,跃跃欲行,异常神骏。

鞍马 骑兵和车兵的用马
鞍马出土于二号俑坑,通首高1.72米,至髻胛高1.33米。从马的形体方面观察,俑坑出土的陶马个头不大,头部较重,鼻骨隆突,颈厚稍短,髻甲低,脊背宽博略向下凹,胸部较广,四肢发育较好,属于力速兼备的挽马型,也是骑乘的良马。
交通信息
公共交通:
自驾路线:
从西安自驾车前往华清池,可沿西临高速公路前行,只需30分钟即可到达华清池
乘车路线:
①去华清池的车子很多,但最好乘火车站东侧的306和307路公交车(30分钟可到)
②铁路: 欧亚大陆桥”陇海铁路横贯西安,西延铁路从古城西安向北“投奔”革命圣地延安,西康铁路“横断”秦岭可直达重庆,建设中的西合铁路(西安―合肥―南京)、西中铁路(西安―平凉―中卫)将再建一条东西连动的“陇海大动脉”。在不久的将来,西安将形成“米”字型铁路结构
③从火车站(东广场)乘坐914、915、游5(306)路公交在“华清池”站下车即到
以上路线仅供参考